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金属钠的性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为《金属钠的性质》第一课时,以金属钠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为主要教学内容。金属钠是高中所学金属中的重要物质,也是碱金属系列的代表性物质。依据课程标准,学生能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者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一些常见金属如Mg、Al、Fe的物理性质和基本化学性质如和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另外在前两单元的粗盐提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中也涉及到了一些金属的反应。同时,在第二章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还原性氧化性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来知道金属钠与非金属、水、盐的反应。领会到钠的活泼的化学性质,同时联系氧化还原的知识,对金属的还原性有所感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钠与氧气、水、硫酸铜溶液的实验的操作,知道钠与非金属、水、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2、通过联系比较钠和金属镁铝的原子结构和实验现象,了解钠的活泼的化学性质。3、通过分析金属常见的反应,总结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钠与三种物质的反应的探究实验,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探究和怀疑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的观念。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钠与氧气、水的反应。2.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表现出特殊性。(二)教学难点11.钠与氧气生成不同氧化物的现象、方程式的书写。2.钠的还原性。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1复习环节【课前复习】我们初中已经学过了一些金属的知识,请大家翻开课本的46页,写出这四幅图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四个方程式。【提问】是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分析】观察着四个反应,金属都是失去电子被氧化,化合价升高,画出Al、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少,容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板书】总结金属的还原性【回忆、书写】金属的基本反应【思考、回答】不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回忆活动性顺序表。【思考、总结】金属的化合价升降,表现出的还原性。这是高中金属的第一课,因此复习的比例加重。主要有3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金属和氧气、酸、盐的基本反应;3、金属容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认识金属,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环节2新课导入环节【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画出金属钠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它和Al、Mg的结构,发现它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那么它是不是更容易失去电子?它能不能发生上述的这些反应呢?它会不会更加剧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钠的性质。【书写】【比较、猜测】钠也能发生和氧气、酸、盐的反应。通过比较结构推测性质,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环节3请小组合作完成实验3-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根据黑板上给出的表格记录现象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每组只给一小块钠,做完不能乱丢。【实验探究3-1】1.观察钠的存放,状态;【合作、记录】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出要观察的几个方向(密度、颜色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时抓住重点。2【实验现象及讨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来提供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的出结论,使通过解决浑浊的问题,让学生发散式的思维去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联系事实(保存在煤油中)和性质(活泼、与空气反应)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印象深刻【思考、回答】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密度比煤【观察、回答】黄色火焰,有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