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妇产科谭晓燕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概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指孕卵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妊娠。是一种特殊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其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患者死亡,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名称的困惑子宫瘢(疤)痕妊娠;子宫切口瘢(疤)痕妊娠;子宫切口妊娠;子宫峡部妊娠,瘢(疤)痕子宫caesareanscarpregnancy;caesareanscarcomplications;caesareanscarimplantations;caesareanscarectopicpregnancy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概念异位妊娠的一种少见形式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子宫肌层妊娠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别于子宫峡部妊娠,后者为宫内孕CSP发生率1978年Larsen等首次报道了第1例CSP,此后关于CSP的报道及研究越来越多。据统计,CSP与妊娠总数的比例为1∶1800~1∶2216,占所有异位妊娠的6·1%,在有剖宫产史的妇女中CSP发生率为0·15%台湾Seow等2004年报告:-有剖宫产(CS)史者再次妊娠发生CSP的机会为0.13%(10/7980);-有CS并有异位妊娠史者则为5.05%(10/198);-占早孕门诊的1/2656。参考文献:杨小芸,刘兴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年8月第26卷第8期CSP发生率曾经是极少见的异位妊娠,近10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宫颈妊娠。发病增加的原因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切口瘢痕存在裂隙)宫腔操作增加(人流、宫腔镜手术)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对CSP的认识,得以早期发现。IVF-ET,胚囊置入位置过低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剖宫产时损伤了子宫峡部的内膜和子宫肌层、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宽大有关。发病机制: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此处的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由于此处缺乏肌纤维,加之有手术瘢痕则不能有效止血,从而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瘢痕形成(剖宫产为例)术后数小时:切口边缘粘合在一起,由胶原束碎片和含有红、白细胞、肥大及巨噬细胞成分的纤维蛋白束构成。术后3天:平滑肌细胞再生,修补缺损,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形成。术后5天: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宫腔内面疤痕形成部位的表面出现了子宫内膜腺体。术后12天,疤痕肌肉化。但永远不能恢复至术前状态。另有发现,剖宫产术后半年内者,取原疤痕做病理检查,仅少数切口疤痕肌肉化,大部分疤痕为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纤维变性。剖宫产术后半年至一年妊娠者,切口处肉芽组织和普遍增长的纤维组织,平滑肌细胞间广泛的结缔组织,其间众多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术后2~3年子宫疤痕肌肉化的程度达最佳状态。此后,疤痕将随术后再孕时间的延长而退化,疤痕组织也明显失去原器官结构。超声评价妊娠期子宫疤痕的愈合情况:Ⅰ、Ⅱ、Ⅲ级。CSP临床分型①内向型:绒毛种植在瘢痕处向宫腔生长,结局可能是继续妊娠甚至达到足月,因易发生胎盘植入粘连,术中可能大出血而切除子宫;②外向型:绒毛种植在瘢痕凹陷处向宫壁生长,形成肌内妊娠甚至穿透肌层及浆膜,可能在早期就引起子宫穿孔、破裂导致大出血洪向丽,王昆宁,陈萍.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4):278-280.。诊断要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因胚囊种植深浅、胚胎发育情况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化,超声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诊断要点病史:有剖宫产史,发病时间与剖宫产术后年限及患者年龄无关。诊断要点症状(1)早孕反应:与宫内妊娠早孕反应相同(2)阴道出血:①停经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出血量不多或似月经样,或突然增多,也可能一开始即为突然大量出血,伴大血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②人工流产术中或术后:表现为手术中大量出血不止,涌泉状甚至难以控制,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也可表现为术后出血持续不断或突然增加。诊断要点③药物流产后:用药后常无明显组织排出或仅有少量膜样组织排出。药流后阴道出血持续不净或突然增加,行清宫手术时发生大出血。(3)伴随症状:大多数患者无腹痛,少数为轻微腹痛。如短时间出血较多,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