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XX县区非公有制经济从城乡个体经济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对XX县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XX县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XX县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动力,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快,已成为资兴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为43.43亿元,占XX县区gdp的比重为66.29%。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越来越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2、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中的活跃程度要高于第三产业。2006年XX县区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1.40亿元,占全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1.8%;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9.40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9.9%。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中工业为29.39亿元,比重为93.60%。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为批零贸易餐饮业,批零贸易餐饮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占该行业的比重为43.15%。3、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多、分布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扩张。XX县区从强化领导,政策扶持,营造氛围等多方入手,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已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6年,XX县区私营企业315户,个体工商11057户。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已遍及XX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十多个国民经济行业。4、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在目前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第1页共4页很难接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的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这不但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XX县区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截止2006年末,XX县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共有60440人,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经济用人制度的改革,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私营经济有效地弥补了行业缺位,使经济结构更趋完善。2006年XX县区私营经济广泛分布在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中,有效的扩大了XX县区经济的行业覆盖面。其中,工业拥有私营企业108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34.33%;建筑业6户,占1.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户,占2.07%;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36户,占11.29%。2006年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65亿元,占XX县区gdp的比重为33.04%,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3.54亿元,工业增加值13.5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0.29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6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0.20亿元,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0.58亿元,为完善XX县区经济结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鼓励、扶持和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进程中,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1、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不高。XX县区非公企业大都是立足于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中,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的行业比较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整体上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非公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XX县区非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不及10%。企业起点不高。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方式落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粗放,企业第2页共4页文化缺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差,损害消费者利益,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