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1)VIP免费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1)_第1页
1/61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1)_第2页
2/61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1)_第3页
3/61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周光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patientswithschistosomiasis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二)熟悉日本血吸虫病的并发症、诊断依据、病原治疗。(三)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及预防措施。日本血吸虫病(schistsomiasisjaponica)⊿我国首例日本血吸虫病人的发现是在1905年,由美籍医师Logan在我国湖南常德周家店发现的(患者郑氏,男,18岁),粪检出日本血吸虫卵。⊿Kasai(1903)首次在日本一病人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次年命名之。⊿西汉古尸考究证明,日本血吸虫对人体感染至少有2100多年历史。⊿考古学家们在一具位于叙利亚北部古人类遗址的尸骸中发现了距今6200多年的血吸虫卵,这是迄今发现最早血吸虫寄生人类的证据。疫情仍严重2004年疫情统计:我国血吸虫患者84.2万其中晚期患者2.8万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概述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发展为肝硬化、巨脾与腹水等。异位损害内容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病原学Etiology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合抱的雌雄虫交配产卵于小静脉的小分支,每虫每天可产卵1000个。大部分虫卵滞留于肝及肠壁内,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生活史成虫Adultworms虫卵毛蚴卵壳小棘/侧刺分泌物egg尾蚴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子胞蚴顶突纤毛顶腺侧腺毛蚴的分泌物主要为粘多糖、蛋白质和酶(SEA)5对钻腺分泌碱性蛋白和酶体表具糖萼miracidiumcercaria唇嵴纵肋水陆两栖,雌雄异体。圆锥塔型,10mm长,6~8个螺层。有光壳和肋壳之分。壳口滋生在杂草丛生、潮湿土表处(沟、河、湖水线边及以上草地),秋季感染阳性率高。软体肝胰区Oncomelania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地理分布、传染源疫情湖沼区最为严重,如湖北、湖南、江西等,钉螺片状分布,除患者外,感染的牛、猪也是重要传染源水网地区,主要江苏、浙江两省,钉螺网状分布,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山丘型地区,如四川、云南,呈点状分布,鼠类也是传染源在我国流行分布情况1999年资料统计表明:409个流行县,40008个村;130万病人和病牛(其中晚期病人2.5万);钉螺分布面积143亿m2。长江及长江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岳阳、益阳、常德、长沙、株洲五个市管辖的27个县\市\农场。)湖南是世界日本血吸虫流行最严重的疫区传染源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尚有牛、猪、羊、狗、猫、鼠等作为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粪便入水钉螺滋生接触疫水,饮用生水尾蚴也可自口腔粘膜侵入尾蚴钻入终宿主皮肤的尾蚴活动在水表面可存活3d左右尾蚴钻入宿主皮肤,脱出体表糖萼和尾部,成为童虫。尾蚴在20~30oC时,最快可在10秒内钻入人体皮肤。易感人群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男多于女夏秋季节感染多感染后有部分免疫有时集体感染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机制Pathogenesis尾蚴穿透皮肤时引起皮炎,引起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对所经过的器官,主要是肺脏,引起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出现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成虫的代谢产物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全身反应与局部血管损害及组织病变;寄居于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轻度静脉内膜炎与静脉周围炎;死虫可随血流入肝,在栓塞处引起周围组织炎。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单核细胞、E等聚集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