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一)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认识52个生字,会写20个字,认识7种笔画和4个偏旁,认识反义词,把认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会说“谁做什么”这样完整的句型,背诵《咏鹅》。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4、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5、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生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一去二三里》。难点: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感悟汉字的形象性。(三)教材说明1.本单元教材内容。教材分析: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优美的古代童谣,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这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2、《口耳目》这是一篇象形字归类识字的课文。本课识字体现出了一些汉字构字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认识的规律。3、《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5、《语文园地一》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复习和拓展词语、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字和背诵古诗。6、《有趣的游戏》是口语交际课文。在我们童年时每个人都做过游戏,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交上朋友。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个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⑴通过组词说句识字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生字,自读自认,再组词(鼓励学生尽可能一字组多词)。老师把学生组的词语板书或用电脑平台展示出来,最后让大家说句子,这样不仅把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还把知识进行迁移,多次重复呈现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⑵通过汉字“加减法”识字记得当我告诉孩子们汉字也有“加减法”时,一双双表示怀疑、惊奇的小眼睛都看着我,我马上解释说:汉字很有趣,加了笔画或减了笔画,整个字就差远了。例如:“日”—“目”,“口”—“中”。同学们听后可来劲了,每当遇到类似的字都会举一反三,如:“云”──“去”、“广”──“厂”……我们逐渐学的字多了,孩子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后期还懂得把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合体字来记,如:“寸”—“村”、“亡”──“忘”──“忙”──“芒”。瞧,这不是既巩固旧知,又发展了思维吗?⑶通过找“亲戚”识字主要运用在识别形近字时。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些字,学不得法。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孩子们主动发现形近字的区别,减少错误。如教学“吧”时,我会让大家找出与“吧”相似的字进行比较,学生列举了“把”、“爸”,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字就像亲戚,长得比较像,你们能用‘火眼金睛’找出它们的区别吗?”学生不仅能说出字形的区别,还说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既有趣又减低了混淆的可能。⑷通过赏图识字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现代的多媒体运用给教学一个很好的契机,它能把直观的事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识字。视觉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大约80%来自视觉。因此,要形成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就必须充分发挥视觉的功能。在识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图画之中,使之有形象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通常我在图画旁都设有文字进行拓展,多为词语、短语。例如在《画家乡》一课中,我分别找来海边、山里、草原等多幅图片,在各幅图边配词:碧浪银沙、海阔天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同时又得到知识的延伸。具体课时安排:一去二三里3课时口耳目2课时在家中2课时操场上2课时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