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块教学理念的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研制的策略研究》方案实验小学沈玉芬一、研究背景源于有效阅读教学的现状:1.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连教师都无法言明该教什么,自己又教了什么的现状,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的顽症,使得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经验变成了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保障。当然,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一直在更新着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但几乎所有的更新最后还是被演绎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即使评课的角度逐渐从教者的“教”转移到学者的“学”,但所提出的“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等指标,很大程度上又被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王荣生教授提出“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确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教什么都还没弄明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研究怎么教来提高教学效益或者效率,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所以,这一现状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优化作为教学研究的主旋律。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当务之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才能云开雾散。2.阅读教学存在抛开教材文本资源而“在碗外找饭吃”的现象,对话教学、文本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但由于教师理解偏差的问题,往往背离教材另搞一套。这些随意拓展与发挥的教学行为,漠视和架空了教材文本,抛开教材文本资源,把教材文本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摆设”,只能导致教材文本的“异化”与语文课堂的空泛化及“去语文化”,根本不能实现有效教学。由此,更需要一线教师扎扎实实立足于文本去探寻适合于学生的正确的教学内容。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组块教学理念”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是我校薛法根校长的江苏省名教师专项课题,通过五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形成了语文组块教学的思想,探索出了组块教学的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出版了专著——《智慧教学——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组块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实现“四个走向”:走向综合,走向生活,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它们是“四位”一体的,“走向智慧”是其核心内涵)“组块教学”的四种操作方式是“读联悟习”,组快教学的四种课型是“诵读感悟型”、“情境运用型”、“研读探究型”和“主题活动型”。如何把组块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拓展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形成组块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块,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组块教学的内涵:组块教学是建立在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运用能力为主线,在合理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将零散的训练项目整合成有机的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教学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等。但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学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1.新的知识观。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主观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由此,“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即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是可以生成的。2.新的教材观。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标准是“罗马”,但教材本身并不是唯一的“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正确解读教材,以文本作为基点来把握教学内容,但也可以开发教材外的一切资源。即教学内容是以文本为基础的,但又是可以通过挖掘后创生的。3.新的课标观。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