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鸦片战争说课VIP免费

鸦片战争说课_第1页
1/14
鸦片战争说课_第2页
2/14
鸦片战争说课_第3页
3/14
高中历史说课:专题二、1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说课者:许雪军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总说:本课是高中人民版政治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第一课。课标要求是“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比较笼统。我将它的内容细分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政策。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被迫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因此,有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也有伟大的抗日战争;也正因如此,才有近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也才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因此这一课不仅是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基础,同时也为专题三交代了背景,作了铺垫。司马光说过“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近代的屈辱史,时刻在鞭策着今天的我们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分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了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课文下分两个子目:国门洞开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介绍列强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欲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突破策略: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二个子目可略讲,只要将“列强瓜分中国开端的事件和主要方式”点到即可,重点是介绍“门户开放”政策。(二)、说重点、难点:1、重点: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和侵略。列强的入侵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利用侵华战争简表学习,培养学生梳理列强侵华事实,并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概括出列强侵略使中国从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因此重点讲解。突破策略: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五分钟时间,分成四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然后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板书。2、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自己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填空。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2、难点: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往我们一直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辨证地理解。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策略:1、概念解释;2、利用影视资料、走进历史、感同身受。(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目的和实质。(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西方列强在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2)、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而不断努力的人生理想。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加强学生自学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鸦片战争说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