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五项修练》的心得体会第五项修炼读后感信息中心卢结成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是提供"组织"的学习方式,把组织视为一个个体,一个组织若能演变成学习型组织,那么其效用将远大于将组织只视为一群人的集合,当然组织的构成分子是个人,所以对个人的学习的方法也有深刻的描述,并且更进一步推广至组织的学习。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描述五项修练的内容分别为:一、自我超越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愿景”,诚实面对自己的现状和愿景的距离,并且勇敢的往“愿景”前进。二、改善心智模式要学会不断的反思,让固有的心智模式浮出台面,借着反思、探询,兼顾外界的趋势、他人的需求、情境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深切的逐条改善思维模式、打开心内的门窗。三、建立共同愿景这项修练是从"自我超越"而推广过来的,一个组织必需建立共同的愿景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齐心开创组织的命运。四、团队学习思维其实是一种集体的现象,而非个人独到的见解,每一种存在的想法都是混合着许多人的意识,若能善加利用团队学习,将会发挥出比个人学习还要强的力量。五、系统思考是由整体运作本质来思考,它是一种让我们找出一些可遵循的规则,理解一些状况与事件的方法:思考我们所感受到的整体系统,其中的要素彼此牵连,并朝着共同的目标运作然而在先后排列上,作者选择把最重要的第五项先讲,接着才谈论到前四项,但其中系统思考会一直贯穿全书。首先在知道怎样做之前,必然需要先知道为什么,作者先列出组织常见的七项学习障碍:1.“我就是我的职位”(局限思考)第1页共3页2.“敌人在外部”(归罪于外)3.掌控的幻觉(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4.执著于事件5.煮蛙寓言(无法感应到外在缓慢渐进的变化)6.从经验学习的错觉7.管理团队的神话前面四项我归纳为“将系统切割成互不影响的部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个部份最后只会往“内”看,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却忽视了对“外”的影响,就算有错也都是别人的错;五、六项则是组织反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第七项则是管理团队常有的以和为贵,而不是一起追求真相的倾向。作者通过“啤酒游戏”来告诉我们这些学习障碍有多危险。一般人思考都是“直线型”的,工业社会发展至今,最偏好的问题解决方式就是将问题细分为许多小部份,在假设它们互相不影响的情况下一一击破,然而如同作者所提出的,这种做法在对付许多问题上会出现新的问题,作者举了著名的“啤酒游戏”为例子,让我们知道:人若无法看透整个系统,无法意识到其实自己就是系统的一份子,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决定。那什么是“系统思考”呢。从我的观点来看,在概念上就是突破直线思考,建立能俯视全盘系统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上就是把电机工程里那套控制系统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生活上,把系统切割为许多小部份的思考方式,接着加入了在电机方面使用已久的系统图来描述问题,把整个系统里相互影响的因素利用系统图画出来,就很像把电阻、电容、电感之间的关系用线连结起来一样,于是就能“仿真”整个系统运作的方式,进而找出真实的解决问题之道。这种思考方式跳脱出以前比较哲学式及经验式的管理学,让管理也可以被实验,进而更易于被人类所控制,不过混沌效应或许还是会使得此类方法失效,要如何建立出够简化但又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图呢。就要各人去摸索了,本书开启了另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之间的关系已构成不可第2页共3页分割的网络,于是“系统思考”在我们作重大决策上具有很大的参考性,如同地球的“温室效应”,若我们皆把它视为“外在”的影响,忽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还是按照日常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那么有一天或许大自然的反扑是无法避免和无法承受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大学之道”神似,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思,思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可以说是个人的愿景,知道愿景在哪里,就有明确的方向“定”;有了方向就不再彷徨,就能“静”下来思考如何去达成,评估各种风险“虑”,最后就能得到成就愿景的做法。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透过团队学习(沟通)提升人际互动的质量,进而改善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