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桂林中心学校王水进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以后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归纳、评价,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寻找切入点。师: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分数的有关知识。2、揭题。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二、分数的产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三、探索交流,揭示分数的意义。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认识单位“1”。(1)动手操作。师:如果用图表示“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1”。(学生展示成果)(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课件出示课本61页的插图)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1想:a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b平均分成了几份?c表示这样的几份?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3)概括总结。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师小结: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面包、4根香蕉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4)举例。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苹果、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2、概括分数。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3、让学生自学教材62页中的内容,看看什么叫分数单位?4、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四、分层练习,深化提高。1、分一分,想一想,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操作后,完成书上的填空,并集体订正。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练习十一第一、二两题)(课件出示)3、说说下面分数表示什么意义?人的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八分之一。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的八分之三。长江干流约有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判断(对的打“√”,错的要“×”)。2(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3)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4)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8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六分之一,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分数的意义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