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精神永传承(清华学习心得体会)遇见清华幸福学习——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为进一步提高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集群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能来到这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大学深造,是我一生的荣幸。因此,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集群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共同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50位学员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们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饱受终身裨益。一、用国学文化,孕育“精、气、神”。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晶。在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大学之道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课中,我们知道了大学之道指的就是培养全人格的人。大学之道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教授《学记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课上,我们感受到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明白学诗其实学习的是一种情怀,学习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做为学生要守规矩,做为公民要守法律,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这样才能快乐和谐的生活。在两位教授的课上,我们还感受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国学经典文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孕育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精、气、神”。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学校也在众多的教育内第1页共4页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我校从这学期开始,每个年级每个班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带领孩子诵读经典。希望能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更期待,灿烂的文明,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二、用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风靡全球的美国哈佛幸福课中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幸福的人生是快乐+有意义的人生。”1月27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国习惯教父”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从课伊始,周老师铿锵有力、底气雄浑的声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我知道他是一位由在死亡边缘挣扎,到今天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七旬老人时,我更是惊呆了。周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的证明了他发现的“新大陆”——养成良好习惯,铸就幸福人生。周老师还各我们分享了他理论上的十二字:“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达。”还通过举出很多自己与其它名人的事例,如富兰克林,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每日一分钟日记”或"用表格记录"的方法,帮助自己养成习惯,达到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一个教育阵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学生成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樊富珉教授和国培专家张渝鸿老师,让我们在《积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和《有效沟通成就魅力教师》中学习到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巧。她们通过第2页共4页大量的案例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诠释了心理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要求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帮助人们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