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你们可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革命英雄,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板书:狼牙山五壮士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3.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与写字。字音方面: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文中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葛”字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字形方面:“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2)词语解释。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居的地势有利。三、快速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引上峰顶,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五、作业设计文中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找得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习成语1.请同学们读读课前准备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作“五壮士”?(2)他们有哪些英勇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2.分小组学习讨论。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读课文原文。(2)谈感受,大家补充。(3)富有感情朗读。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尝试背诵这些内容。5.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知识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故事。三、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五壮士的什么精神?3.总结中心。(英勇顽强,勇于牺牲)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知识梳理:字词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句段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