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热和能中考复习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加热的方法一定改变物体的内能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A.深秋早晨的雾——液化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分子间存在引力C.灰尘在空中飞舞——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的冰没有内能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5.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B.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C.在家熏醋可预防流感,房间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6.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概念和原理阐述准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它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B.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光线”、“磁感线”等概念的引入,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C.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来测定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D.汽车安全带做的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7.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A、2:3。B、3:5。C、4:9。D、1:2。8.把甲、乙两个质量、温度都相同的金属块,分别放入到质量、温度都相同的一杯水和一杯油中,热平衡后得到油的温度降低了5℃,水的温度降低了10℃,只有甲金属块与水、乙金属块与油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而水的比热大于油的比热,则甲金属比热与乙金属比热的比值为()A.等于2B.大于2C.小于2D.以上都有可能9.现需要12kg,43℃的温水,但只有17℃的冷水和95℃的热水。现用质量为m1的17℃的冷水与质量为m2的95℃的热水混合成12kg的43℃的温水,则:()A.m1=2kg,m2=10kgB.m1=4kg,m2=8kgC.m1=6kg,m2=6kgD.m1=8kg,m2=4kg1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D.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12、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13.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外温度相等,啤酒内能不变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啤酒内能增加C.瓶口“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D.瓶口“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4.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D、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与温度无关15、如果物体的温度没有改变,则:()A.物体的内能一定没有改变B.物体的内能可能发生改变C.物体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与外界都一定没有做功16.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