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以史为鉴廉系兴衰——李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近,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历史就是一面逼真的镜子,历朝历代的兴衰,都遵守着特定的发展规律,而官员的廉政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领导干部,确实应该以史为鉴,敬畏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一、以历史为镜子,可知群众心中永远有杆称。通过观看《鉴史问廉》,我们发现民间有许多群众自编的反映贪官污吏的戏剧、民谣等,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腐败的痛恨。包拯不持一砚归、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是如此雪亮。历史清楚地告知我们,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与我们各级官吏的作风具有最直接的关系。二、以廉吏为楷模,对照改正自己的作风。包拯有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海瑞是浑身是胆、一身硬骨,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生活极其朴素,去世时家徒四壁,自发送葬的群众伍绵延百里。包拯和海瑞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里。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更应当自觉地以这些清廉的楷模为榜样,抓紧改掉自己的那些坏心态、坏习惯、坏作风,安心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工作。三、以共产党人的艰苦创业为佳话,立足岗位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从我们共产党的历史可知史,第1页共7页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建国后我们还有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出现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因此,我们应当弘扬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优秀精神,以其为佳话,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切实反对"四风",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从而无愧于党组织、无愧于人民群众、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信任。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二)——郭群"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近日,中央电视台、XX省纪委和XX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无疑不无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第2页共7页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