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反腐倡廉交流材料反腐败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需要集中全人类的智慧而为之。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13世纪的亚述文明行政中心,就发生了官员或王族成员的腐败问题。世界上现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反腐败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好经验值得总结。当然,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辩证地看,绝不可照抄照搬。但不管怎么讲,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好经验,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无疑是有益的。总结国际上反腐倡廉的有益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确保市场竞争规则普遍有效从国际上,建立有效率的市场经济制度,通常是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制、政策框架体系,并充分予以实施,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体系则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合约制度、会计制度、社会信用(包括法人和公民个人)管理制度、金融制度(特别是实名制)、公司治理等,以及实施这些制度所必需的司法和行政执行制度。所有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确保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激励法人和公民个体的诚实动机。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将从根本上抑制私营部门的腐败动机。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备的另一个有力判断根据,就是看政府是否过度干预了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否清楚,行政权力是否不适当地介入市场运行。这方面,国际上教训深刻的例子还是不少。由于政府的管制和调控无处不在,腐败行为被普遍地“制度化”了。所以限制政府职能的范围,消除各种不适当的行政管制、调控或垄断,是预防腐败的关键。二、不断改善政府治理,实现良治目标政府制度体系是和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对应的另一类重要的制度体系。所不同的是,政府制度具有二重性,它既是社会大厦的重要支柱,又很可能带来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因此,一第1页共6页国政府预防腐败的成效就被看成是其政府制度体系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些年来,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就是政府治理。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些专家,还建立了测试不同国家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国际透明组织也提出了一个叫做国家廉政体系的框架。关于政府治理,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就是法制。根据治理的框架,可以对各国政府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实践或经验做出如下概括:(一)从总体上、结构上不断改善国家治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事实上都存在一个治理结构,都已经有了一个某种形式的国家和地区廉政体系。但是,他们实现良治的程度差别很大。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地区内部的治理结构问题;二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况。在国家和地区内部的治理结构中,即使是传统的职能系统,包括政党、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他们自身能力的建设(包括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履行各自职能(既包括监督制约其他权力系统,也包括非监督性职能)的能力在各国各地区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总结。比如,为了防止民主结构向金钱或利益集团倾斜,一些国家建立了政党筹款制度。美国规定,个人向候选人捐款一次不得超过1000美元,一年不得超过2.5万美元;候选人收到的捐款只要超过200美元,就必须公布捐款者的姓名、住址、职业、捐款日期和数额;候选人的开支超过一定数额的,也必须公布。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则按照各党在上次竞选中获得的选票数量的比由国家对其进行资助。为了保证政党和议会选举的公正,不少国家建立独立于日常行政系统的选举委员会,其权威正在得到加强。一些国家在立法机关中设立公共账目委员会,以强化对行政机关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能力。一些国家在司法机关中建立调查委员会或任命独立检察官,以弥补传统司法系统在调查和起诉政府高层腐败上的不足。更多国家将行政机关划分成行政系统(政务官系统)和公务员系统(事务官系统),分别第2页共6页承担行政决策和执行职能。行政系统有明确的任期限制,因而更容易实现问责制。我国的香港自2000年7月1日起,就改革了传统的公务员系统。3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