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本文采用童话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瞧,小燕子真是好孩子!燕子妈妈让它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分析】虽然他们都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但他们都具观察事物、洞悉问题、善于发表见解的潜在性意识。所以,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引导得法,将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认知方法,形成认知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上这一课时,以朗读、表演等活动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今后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架起了一座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3、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4、在朗读、表演等活动中主动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学流程】一、说一说师:小朋友,你有被别人夸你有进步吗?干什么事被谁夸你有进步呢?(对学生发表的个人事迹充分给予表扬鼓励。)(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师:有一只小燕子,他也是个有进步的孩子,你想知道他是怎样有进步的吗?(以“说一说”作为导入,这样的设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学生接下来学习课文兴趣盎然。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训练。)二、提一提出示课文插图。(幻灯投影)(学生看图)师:看了这两幅插图,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这两幅插图画的是在什么地方?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些什么?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以提问的方式从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鼓励,鼓励孩子们从中找答案。)三、划一划师:谁知道燕子妈妈和小燕子进行几次对话吗?生:三次。师:对。请你拿起笔把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用横线划出来。(学生认真看课文,并动手划出对话。)师:请你在对话中找出冬瓜和茄子的特点的词语,用‘○’画出来。(以“划一划”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划一划,加深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三次对话及冬瓜和茄子的特点的理解。)四、读一读师: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都划对了。但,你会读吗?生:会。(语气肯定)师:好。(步步紧逼)读这三次对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都想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让大家听。不管对否,老师都应给以简单的评价,然后汇总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幻灯片出示)读正确、流利。读出燕子妈妈亲切、耐心的语气。读出小燕子在一次次取得进步时的快乐心情。(让学生自己说出读课文应注意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不但巩固了学习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师:找个伙伴,把对话读一读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五、演一演师:刚才我们按要求读了课文,现在可以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吗?生:(齐答)可以。(学生情绪高涨,一听说要表演,就来了兴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别着急。要想当好演员,把节目演好,我们还得把刚划的对白记好才行。(出示投影字幕)燕子妈妈: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妈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