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XX省、XX省、XX省、XX省、XX省、XX省、XX省、XX市、XX省、XX省、XX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厅(局):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长江经济带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面积持续增加、生态功能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长江经济带造林绿化工作仍然面临着森林生态功能脆弱、低效退化林面积大等问题,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功能定位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造林绿化工作,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经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增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着力建设好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推进,将造林绿化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优先领域积极实施;坚持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恢复和功能改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造林绿化。(三)总体目标。到20XX年,造林绿化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建成以各类防护林为主体、农田林网及绿色通道为网络、城镇乡村绿屏为节点的生态防护体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森第1页共6页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价值得到提升,用材林面积明显增加、结构优化合理,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森林面积增加29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二、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四)积极推进宜林地营造林。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丰富的树种资源和良好的水热条件优势,以宜林地面积较大的长江上中游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为重点,大力营造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和国家储备林,积极培育优质珍贵大径级阔叶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木结构建筑原料林、竹林、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对区域内造林难度大的宜林地,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恢复森林植被。(五)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全面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和《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要求,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符合政策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丹江口库区和三峡库区等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向金沙江等中上游地区倾斜。各地在实施中要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确定符合政策的退耕范围;要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好技术服务,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确保农户退耕成果巩固。(六)加强城镇村庄绿化美化。坚持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构建园林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的造林绿化发展思路,加强乡镇建成区、村屯居民区绿化美化。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多山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运用乡土树种造林,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丰富景观异质性,构建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城乡绿化景观。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平原地区要充分挖掘城镇村庄绿化潜力,拓展绿化空间,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形成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城乡绿化美化格局。条件适宜的地区,要结合城乡绿化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建设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第2页共6页地,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经济与生态双赢、融入自然的城乡绿化美化景观,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七)构建绿色通道和农田防护林网。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