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文••《喂——出来》•《芦花荡》•《最后一课》•《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孔乙己》•《变色龙》•《蒲柳人家》•《热爱生命》知识储备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二、关于小说知识: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3、人物塑造: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4、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环境:自然环境(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中考文学作品的阅读在每一套试卷中均有体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散文,其次就是小说。选文以课外为主,主要反映人性美、人情美,赋分多在15分左右。考查点常有: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相关段落大意(情节心情填充题)。2.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3.对人物形象的认识。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5.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6.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7.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表现手法(对比、夸张、以小见大)的运用,或结构的布局、情节的设置等加以评价。8.对小说主旨的理解。9.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中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淘花/百度专用5小说的考点考点四、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一、概括主题内容考点二、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三、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考点一、概括主题内容典型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解题方法记叙了谁(指人、单位、集体或事物)+做了什么事(发生什么情况)注意点:“谁”通常指主要人物即小说主人公,因此,读小说要分清文章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解答:《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记述菲利浦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变化,揭露和讽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考点二、把握故事情节1、中考考查小说故事情节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考点二、把握故事情节•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2、阅读全文,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开端:朱丹请求更换曲目;发展:朱丹被大师拒绝离开考场;高潮:结局:朱丹终被乐团录取。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朱丹伫立纪念碑前,吹奏悼念亡魂,大师找到朱丹。小结:解题的技巧在哪里?请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局,把《变色龙》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桩狗咬人的“案件”。第二部分(6—27段),故事的发展与高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经过。第三部分(第28—29段),故事的结局:警官奥楚蔑夫“判案”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遭到嘲笑和恐吓。故事情节的梳理:请快速阅读全文,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1--5)(6--77)(78—88)归故乡在故乡别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故乡》:2、情节各部分的作用:•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