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感想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第1页共4页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一、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1、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2、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3、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4、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5、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依托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东中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西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三、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第2页共4页1、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改造提升中心XX县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XX县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3、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4、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严格建筑质量管理)5、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人文城市建设)6、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1、完善城乡发展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