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特钢中学邵静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44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等。教学设计旧知复习,新授铺垫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3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又拿给小明2瓶,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解决30+2。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教师板书:2+30=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3.解决32-2。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先摆5捆,再摆6根。◆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先摆8根,再摆2捆。◆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反馈练习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利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2.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课堂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样计算不仅做得对而且做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