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44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2、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失去情趣了,这主要说明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可见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4、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反映出的哲理是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5、生活的惯性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该定律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量变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C.矛盾双方必然相互依存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6、“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1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接下文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①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②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③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这启示我们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9、一般来说,狭窄的房间,若使用明亮的冷调装饰,就会让人从心理上感到空间变得宽敞。这说明A.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B.空间大小因心理感觉而变化C.人的心理感觉受环境的影响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等成语从哲学上体现了①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独立于普遍性之外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0%,而美国则为30%。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创业成功的瓶颈。为此,有人大代表提议建立国家创业基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这一提议A.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B.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D.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2、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发展迅速,微文化成为新的社会热点。微文化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存在弊端而遭到某些质疑。然而,微文化因为简单快捷易操作、有效激发人们主动参与文化的热情,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赞扬。对此,我们应当A.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B.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3、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