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第三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本章本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三、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绿地系统布局形式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是各类绿地合理分布、紧密联系、组成城市内外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满足城市居民文化娱乐、休憩、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安全,工业生产防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一)、布局原则•结合城市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符合均匀率要求,千米均匀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楔形绿地的布置应满足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应利用夏季盛行风向以及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城市带状花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二)、布局目的•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三)、布局形式1、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带状放射状、楔状、指状等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中心绿地•环状绿地(点状绿地)•楔状绿地•郊区大面积绿地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城市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2绿地系统的标准形态3、我国常见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以下几种:(1)点(块)状绿地布局(2)环状绿地布局(3)带状绿地布局(4)楔状绿地布局(5)混合式绿地布局混合式带状块状楔状•((11)点(块)状绿地)点(块)状绿地布局布局::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绿化绿化。。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海、武汉、大连。((22)带状绿)带状绿地布局地布局利用河湖水系、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33)楔状绿地布局)楔状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变窄的绿地,为的由宽变窄的绿地,为楔状绿地。楔状绿地。一般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来布置。能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如合肥市。(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深圳4、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4)绿色空间功能规划(5)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6)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7)空间环境规划(8)论述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四、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4.1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2)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应相结合的原则(5)经济效益原则•技术经济指标(1)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一般南方城市公园的常绿树比例较高,约为60%以上(50%~70%),中原地区为5︰5,北方地区的比例略低些,4︰6为好。(2)乔木与灌木的搭配比例以7︰3为宜。(3)速生、中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以6︰1︰3为宜。(4)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以7︰3为宜。4.2绿化树种规划的方法(1)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城市乡土树种调查、古树名木调查、外来树种调查、边缘树种调查、特色树种调查、抗性树种调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