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体系革新构建对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根源: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国际货币体系历经长期发展探索形成今日之格局,其中有其重要优势,但总体看仍存在诸多弊端,甚至成为多次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一)美元危机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直接诱因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美国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滥发美元,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使中国及世界各外币持有国财富缩水,引发了以中国为首的世界各国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强烈呼声。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平等的,美国是储备货币的最后提供者,如果美元严重贬值,全球经济可能会面临失控的风险。美元的泛滥必将导致世界对美元价值信心的丧失。(二)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因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呈现出独立运动态势,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也不再受到实体经济增长的约束,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率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国际生产增长率和国际贸易增长率,使得全球金融资本总量急速膨胀并远超过实体经济总量。随着东亚地区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崛起和对外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元能够以更大的幅度增加供给以满足资本需求。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向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相关国家贸易顺差、逆差规模扩大,全球经济进一步失衡。同前几次国际经济失衡相比较,本次经济失衡程度更大、范围更广,且贸易顺差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美国成为了贸易逆差的主要承担国。全球经济失衡中贸易逆差国主要是美国,而顺差国却随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在不断变化:由日本、韩国转移到中国、东南亚,进而向南亚、非洲和南美洲国家转移。贸易顺差的背后是作为第1页共5页国际货币的美元不断地从美国流出,流入到相应的顺差国。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是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危机的恢复过程也是对现行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自我完善过程。(三)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更加迫切自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就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各种方案,面对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有人提出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定位。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当前货币体系的思考。首先,美元霸权地位助长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普遍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助长了美国的过度负债和过度消费,而后者又助长了本次金融危机发展。第二,欧盟期待通过改革提升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基于这一战略,2008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反复强调有必要改革美元独霸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第三,在现有美元储备货币体制下,中国等外汇储备大国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因此这些国家希望建立健全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一些学者和国家政府纷纷要求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国际上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一)回归新金本位制坚持回归新金本位制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已经构成倒金字塔的结构,全球所有国家应该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来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这样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又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二)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改革方案是德国席勒研究所与高克斯国际劳工委员会在瑞斯顿通过的紧急呼吁书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目前全球金融投机泛滥和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情况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不能稳定各国经济,世界各个主权国家需要联合采取行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球性债务重组和恢复固定货币第2页共5页汇率制度。而持有类似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观点的,还包括美国的lyndon.larouche、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的阿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