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准确合并同类项。解决问题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初步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数学思考由合并同类项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归类的思考,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情感态度学生互相合作探讨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准确合并同类项。教学难点探究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它是今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学生初次体会到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但对式的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故需要从数入手,通过迁移得到式的运算方法和规律。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分配导入3分钟,归纳概念、法则20分钟,应用10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归纳式教学法。教学过程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列出整式。学生若能运算,教师要求剖析运算的根据,若不能,引导学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更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类比数去分析式的运算,引导学所需设间的2.1倍,列式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2、这个式子还能运算吗?生从字母与数的关系入手,令t=2,t=-2,类比研究,得到结论。生从已知知识入手通过类比去解决未知的知识,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活动二、类比迁移,归纳概念1、下列各式也能这样运算吗?2、观察这些式子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特点?3、再观察这些式子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类比运算,回答过程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2、3两问题,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得到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与系数无关,教师归纳给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再一次运用类比迁移,多次运算感受同类项的特征,增加了对概念的认同和理解。通过小组交流,互通有无,完善对同类项的认识。活动三、深入思考,探究法则观察运算的整个过程,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只是把它们的系数相加的法则。学生通过回顾整个运算过程体会规律,加强了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活动四、学以致用,运用新知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教师运用(1)给学生做示范,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步骤和不重不漏的方法,引导发现升幂和降幂的排列规律。学生独立完成其余3题,并请3名学生演板,师生互评。加深学生对同类项概念以及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能力。活动五、课堂小结,升华理解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本节课感受到了哪些思想方法?学生小结,教师点评。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认识,特别是数学思想的提炼,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活动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必做题)P65练习1P69练习1选做题:P70练习10学生记载作业。巩固新学的知识,反馈问题。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例1、2、合并同类项3、法则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本着三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力求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已知知识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共同归纳,获得知识,并分层落实作业,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