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节,讲到遗传和变异的理论知识,不但对于认识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非常重要。而且对于人类的优生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整本书的重点难点。因此课本里用了较多的篇幅来阐述这方面的内容,在遗传知识方面,先弄清楚遗传的物质基础,会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B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C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D了解中心法则概念和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防止封建迷信思想,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设置依据:根据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推行素质教育)3.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生物性状遗传的实质(依据: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依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转录,翻译是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二.教材处理: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组织教材,所以第一个内容安排是基因的概念,紧接着是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两个过程,最后是中心法则。三个内容都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便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相结合。(依据: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中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愉快地,自觉地进行思考,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了解遗传现象和一些遗传病例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课堂容量大,可以把抽象的结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四.学法指导:预习,复习,讲述新课,练习(依据:四轮学习方法)五.教学程序: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DNA的化学组成?2.DNA的双螺旋结构是怎么样的?3.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DNA是通过半保留复制)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DNA的结构,明确DNA的复制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采用提问方法导入,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归纳、诱导思维,唤起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探索学习角色。(引入新课)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这就涉及一个问题,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提出问题要解决的关键[新课讲解]一.基因的概念:13分钟先打出基因的概念,再打出基因的模式图,让学生在文字的基础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更好理解DNA片段是呈线性排列。通过文字和图象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上升成理性认识作好准备。与染色体的关系再接着打出基因DNA的关系与性状的关系让学生对基因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注意:要学生理清基因,染色体,DNA性状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含有若干个基因,每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构成。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这种序列代表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深入,学生能在理解基因这个概念上,理清它和其它的关系使思维更清晰、更明确。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4分钟1.提问:在同一草原上为什么: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DNA怎样去控制生物性状。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2.过渡:如果我们把生物的具体性状用“信息”来表示,那么,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牛和羊同吃草原的草,但牛还是牛,羊还是羊的原因,就是牛和羊身上的遗传信息不同,从而所控制的生物性状也不同。总结回答问题,既给学生的悬念,又为下文作承上启下的铺垫。3.提问:遗传信息DNA主要在细胞核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