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章。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二、教具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三、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生:气体有压强。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为将压紧的吸钩左右拉、上下拉、斜着拉,都拉不开,说明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生:装水的杯子倾斜时,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所以沿各个方向大气都有压强。(注:个别学生会根据“鸡蛋”实验,总结出大气压强与温度有关。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表扬,并指出结论还不够全面。)师:既然大气存在着压强,为什么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没有感觉呢?生:因为人体内也有气体,里面的气体向外有压强,外面的气体向里有压强,所以人感觉不到。二、整理扩展为了丰富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培养他们动手实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进一步鼓励学生猜想、实验:如果在“覆杯”实验中,在硬纸片上打一个“眼”,水会不会流出来?打两个“眼”呢?如果在杯(可用矿泉水瓶代替)上打一个“眼”或两个“眼”呢?用可自如地控制出水与否的小茶壶,请学生猜一猜茶壶的机关何在,进而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看似简单的实验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硬纸片上打一个眼,水不会流下来;打两个眼,水也不会流下来;在密封的矿泉水瓶上打一个眼,水不会流下来;打两个眼(一上一下),下面的眼中会有水流出来。这些奇特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都希望通过实验还能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问题。)三、巩固应用三个趣味小实验:(1)如何让“吞”鸡蛋的瓶子又能将鸡蛋“吐”出来?(2)玻璃皿中盛有少量水,水中放有硬币,怎样才能使“水落币出”?(3)你能让小水桶中的水自动流进烧杯中吗?(点评:这三个趣味实验将整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同学们分工合作,积极动脑想办法,动手操作,力争自己组能第一个成功地完成实验。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知道了大气存在着压强,那么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呢?生:用倒置的水杯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杯中水对纸片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生:不对。用再高的水杯装满水倒置,水和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