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钻研进去,提炼出来——阅读教学之“语用”的落实黄山市祁门县祁山小学曾勤(627743329@qq.com)摘要:阅读教学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必须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材的体裁特点和内在结构去找寻“语用”的训练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炼适合学生语言成长的训练点。关键词:落实“语用”文本特点了解学情语文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基本都花在阅读教学上。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担忧“完不成教学任务”,这里的“教学任务”,指的多是语文教科书里的一篇篇课文。老师们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进行阅读教学,可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饱受诟病。怎样的阅读教学才算是合乎语文教师之“道”呢?上师大吴忠豪教授认为,当下语文课程正面临着转型期,表现在:一,学习重点的转变,由原来学习课文思想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二,教学形态的转变,从“教师讲读课文”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因此,语文教学的“道”,应该落实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上。本学期我就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和教学的尝试,收获有一些,但难免浅薄,写下来和各位同行商榷。一、钻研文本的体裁特点和内在结构许多人都讲,进行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对文本的解读过细,句句分析,句句感悟,教学中枝枝蔓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不是说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差,而是老师们钻研文本时,出现了问题,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不合适的解读方式。因为,一个文本,从字、词、句、段到篇,甚至标点符号都可以挖掘,生成无数“语用”的训练点,当它用来提供给学生学习语文时,就都能凸显它的语文价值。换句话说,老师们一直信奉的阅读教学就是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信奉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这样的“语用”训练点遍布整个文本,如果老师不能科学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必然浮光掠影,学不12015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扎实;或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耗费时间,教得吃力不说,还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早先听得有专家提出“一课一得”,说得很简单,但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总发现,这“一得”具体落实在文本哪一处?又如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呢?首先,我们要依据文本的体裁来落实“语用”训练点。现在的小语人教版教材,是按着主题选择文本组合的。淡化体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但教学中不跟学生讲体裁,并不等于教师解读文本时不要关注体裁。因为文本的体裁不同,“语用”训练的着力点也不同。读《匆匆》等经典的散文,除了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细读,仔细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准表达。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小说时,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把握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或环境的具体描绘上。读《学弈》这类小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它本身就是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而读说理性的文章,要把精力集中在文本说理的过程中,关注它的条理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很多老师把教学的关键点放在“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选择这个问题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是否合适呢?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花费很多时间圈画出文中大段大段的文字来,因为整篇文章都是在赞颂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和“人性美”,这样的教学耗时枯燥,又如何达成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何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呢?其实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这是一篇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一百周年的社评,而教学的着重点应该在“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上。其次,我们要通过钻研文本的内在结构来落实“语用”训练点。一堂好课,一定有它的内在的生长逻辑。教学时若能将文本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不仅能凸显文本的主干,也能使课堂真正落实“语用”的训练。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