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幸福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但幸福仍然是一个“每人都知道其含义却无人能精确定义”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希腊哲学家麦关多鲁斯认为,内心得来的幸福远远超过外界得来的幸福。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幸福是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丰富。”基于这个角度,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关键是教师自身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要感受职业的幸福。怎样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呢?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运动健身当享受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感言时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请记住,身体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人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生命只有一次,要感悟生命的宝贵,我们每个人没有清清楚楚的生,但要明明白白的活。生命是1,其他一切都是0。教师要坚持积极锻炼身体,大课间走出教室和办公室到操场上去与学生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做做操,休息时健健身、休休闲。教师每天工作忙、压力大,要合理宣泄,放松心情,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幸福。身体健康是幸福的本钱。二、把读书学习当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在读书中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专业素养,启迪人生智慧,观察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读书能把人变得善良和聪明,书是男人的营养品,男人读书越读越“健康”;书是女人的化妆品,女人读书越读越“漂亮”。精神上的残疾,性格上的缺陷,职业上的倦怠,人文素养上的差距,都可以通过读书而改变。教师要读四类书:中华经典类、教育理论类、专业知识类、人文素养类。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品茗读书,不尽信书,常写秒悟,不亦快哉!三、把人生心态调整好拿破仑说:“人的身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边装着‘积极心态’,是获得财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力量;另一边装着‘消极心态’,会剥夺一切使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幸福是一种心态,要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比幸福的程度,其实就是比心态,好心态带来好幸福。比收入、比待遇,越比越气,心理不平衡,比得最后不相信自己,感到自己收入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我觉得没有必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财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物质财富高的人不一定幸福指数高。你要比你就改变职业,不改变职业你就改变心态,你都不改变就是折磨自己。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回到当下,把自己能够做的事尽力做好。四、把整个心灵献学生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石。”也就是说,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教师要关爱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成为孩子人生中的贵人。可以说,一切教育从爱心开始,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心与责任是教师最大的德行。一个教师连学生都不爱又怎么能有职业幸福可言!现在我们有少数教师不愿意过多地接触学生,他们不了解学生,不关爱学生,学生也不愿意亲近他们;教师上课叫不出学生的姓名,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姓名,学生们都称呼我们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生物老师”,以此来代替教师的姓氏,这是当教师的悲哀。教师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别,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跟他们交流,伴他们成长。五、把研究教学当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教师感到职业的幸福就要把教师引导到教学研究上来。当教师感到职业的幸福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境界,这就依赖于教师是否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否树立了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教师只有参与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只有不懈地学习研究,才能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感到工作幸福。教师的教学研究要立足课堂,问题即课题,课题在课堂中产生,方案在教学中实验,结论在课堂中运用;研究真问题,解决真疑难;不搞装点门面的伪科研,不参与为了证书的假科研;收获研究的成就,感受研究的幸福。六、把友善和谐当品德幸福的教师需要有幸福的人际关系做保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