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制度体系建设的思考国库制度是国库业务处理的依据和保障,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库资金能否安全、准确、高效运转。随着国库业务的拓展、国库资金收支规模的扩大及国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涵盖新业务、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国库制度体系,规范国库资金运行势在必行。当前国库制度体系建设的概况(一)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具备。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1989年财政部、人民银行又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对国库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赋予了国库对税款收纳、退付、库款支拨、财政存款账户的开立等业务的监督管理权限;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规定各级国库需要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预算支出的拨付;200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经理国库确定为人民银行的十三项重要职责之一;历时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XX年重新颁布,继续保留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至此,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二)国库规章制度的顶层建设框架已经搭建。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是人民银行第一次以“行长令”形式为规范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相关业务行为而制定的部门规章,赋予人民银行国库对有关金融机构办理国库相关业务的检查监督和处罚权限;2005年根据国库业务的发展,先后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简称“三个办法”),系统性地明确了国库会计人员管理、国库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账务组织、核算业务操作流程、资金清算处理手续等事项;20XX年总行国库局在全面梳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总库制定基本规则或指导意见,分支库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办法”的思路,重第1页共5页新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国库监督管理基本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和指导性文件,完成了国库制度的顶层设计。(三)基层国库制度建设得到有效加强。近年来,按照总行的制度建设思路,基层国库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行制度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辖区业务状况,以总行相关制度框架为蓝本,制定出台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业务操作规程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将规章制度覆盖到国库业务处理的各环节,并在业务操作中加以落实,严防各种资金风险。另外,对于新拓展的业务,基层国库基本能结合新业务特点及运行模式,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到业务处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当前国库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国库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国库顶层制度操作性欠佳。20XX年,总行在对历年印发的国库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新出台了系列规章制度,五年来,通过外部对国库业务的检查及国库系统内部的横向检查,发现各地国库对同一项会计管理业务的处理存在诸多差异,究其原因:一是总行层面下发的国库制度原则性较强,要求不具体、不明确,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业务操作,直接影响国库会计标准化管理。二是基层国库制度细化存在差异。基层国库在细化自身的规章时,因对总行制度框架理解的不同,对制度的细化和执行也不同,如:仅就对账而言,《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要求账务核对后,经办人员应在有关账、表、对账单上签章证明,实际执行中有的国库加盖名章的同时加盖对账预留印鉴,有的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有的国库只加盖名章,在总行对每项制度无细化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国库只能依据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来指导工作。三是国库改革和创新业务缺乏制度约束。近年来,为全面履行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部分基层国库办理了社保基金、工会经费征缴及政府性资金直接支付等业务,各地国库业务创新的内容、做法不一,总行对这些业务未下发统一的规章,基层国库只能自行摸索制定业务管理和操作规程,导致创新业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