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美改革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1.时间:1978年2.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二.成就:(一).经济上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的形式。2.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3.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1993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民主法制上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病逝,是最大的一起冤案)。3.1982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4.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三).科技上: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四).祖国统一大业上: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变化,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五).经济合作上: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宗旨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1991年我国加入。我国领导人为其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原则。三.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全国代表会议首次使用这个科学称谓.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新经济政策(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1.实施者:列宁2.时间:1921年—1925年3.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4.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大危机与新政(一)大危机1.时间:1929年2.地点:首先在美国爆发。3.危机影响: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政局动荡,激化了矛盾。(二)新政1.美国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12.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3.特点(手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4.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渡过了危机。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5.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面对困难,乐观自信,敢于创新、意志坚强。6.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进行认真的思考:材料一: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材料二: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回答下列问题:(1)请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一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材料二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等经济手段恢复发展生产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发展生产。启示:计划、市场、商品货币等是经济手段,各国应合理加以利用;合理的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关注民生等。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二课堂检测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作出的工作重点是,开创了一条道路。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党的会议上。3.在旧民主主义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