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识能力: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学生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内容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含义与特点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特点: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2)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拓展: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演变的主流)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二、画中有诗;“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1、中国画;1)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2)表现技法: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3)艺术风格: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2.山水画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2)艺术特点: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3.文人画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2③注重诗意。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1)按表现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2)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2、汉、唐时期的音乐;1)秦汉: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2)东晋:南国“清商乐”。3)南北朝、隋唐时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