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比尾巴教材说明: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盲文教材的第8课,内容以小动物比赛的方法展现,采用儿歌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符合一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喜欢竞赛等特点,理解并不困难。因为在盲文中,拼音代替了一切汉字,而所有的字都是用手指摸读出来的,因此,在一年级盲文教学中,识字不再是重点,训练手指的触摸能力才是重点。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进一步学习摸读的方法能读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问句;二是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通过触摸动物的模型,加深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分词(在盲文中,一个词要连写,而词与词之间要空方,初学盲文的学生,积累的词语还很少,怎样分词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困难)。教学要求:1、进一步训练盲生的摸读能力,能够做到摸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2、会正确地加声调,读准字音,学习朗读问句。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5、通过抄写课文,继续巩固分词知识,积累词语。重难点、关键:练习摸读和读准问句是本课的重点,掌握分词是本课的难点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训练摸读能力,在摸读的过程中初步学习本课的分词方法。2、学习朗读问句。3、正确地拼读和拼写6种动物的名称。4、通过听儿歌,学儿歌,触摸动物模型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教具准备:音箱、MP3播放器(内含课文录音资料、儿歌等)、动物模型、盲文词语卡片、光箱教学过程:一、趣味揭题1、听儿歌。打开MP3播放器,播放儿歌《比尾巴》前两段。2、揭题。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歌里面有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对,它们在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那就是“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评委,看看它们是怎么比的,好吗二、初读课文,训练摸读能力。11、教师范读全文。2、学生自由摸读课文。在摸读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习掌握一些快速摸读的诀窍,如一些盲符的形状比较有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形状来迅速判断是什么字母;有一些盲符的点位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通过数点位来确定是什么字母。3、在学生摸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是怎样分词的如:“谁的尾巴长?”这一句正确的分词方法是:“谁的尾巴长?”(一年级盲生对于词性、词语分类还不懂,教师不可强行灌输,只能通过举例子、常练习等方法让学生逐步积累词语,慢慢达到自己能够分词。)4、指导朗读问句。(特别要读好“谁”,注意语气上扬。)三、细读课文,结合动物模型和录音资料,理解词句。1、同桌对读。(一个同学读问句,一个同学读答句,体现小孩子好问和知道答案后快快抢答的特点。)2、教师指导拼读课文中出现的几种动物的名称。(提问:课文中讲了哪些动物在比尾巴呀?)●○●○●○○●●○●○○●○○●○●○●●●●○●●●○○○●●○●●○●○○○○●●●●●○●●●●●○○●○●●●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1)以上述“公鸡、孔雀”的盲符为例,再次强调“gkh”与“jqx”的盲符一样,要先摸读出后面的韵母是否是iü或iü开头的韵母,再确定前面的声母读什么。复习口诀“gkh,真稀奇,碰到ü和i,就读jqx。”(2)低视力学生可到讲台前面,看老师在黑板上怎样书写这些汉字(字要写大),自己拿粉笔在旁边写,教师纠正笔画。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1)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或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答,了解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用手代替眼睛,观察以上动物的模型。每观察一个动物,就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这样的尾巴有什么好处。(3)打开MP3播放器,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有关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以及作用的录音资料,让学生加深了解。四、扩展活动1、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2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动物模型,让学生用手观察,看能不能识别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五、板书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概括,针对低视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