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VIP免费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_第1页
1/1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的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很大,早期作品以细腻地表现个人寂寞与感伤情绪见长,他的成名之作《雨巷》就是这类内容上颓伤、境界和格调都不高的抒情诗。但是,语言的音乐美,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一个新纪元,受到当时《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的奖掖,戴望舒也因此而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抗日战争爆发,戴望舒在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在爱国热忱的鼓舞下,他编发了许多歌颂抗日的诗歌,同时也翻译了《西班牙抗战谣曲》,以唤起民众,日军占领香港后,戴望舒被捕入狱。在阴暗潮湿的土牢中,倍受折磨,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他却举起诗笔,写了《狱中题壁》等诗篇。《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样写于狱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的诗的基调,从缠绵趋向昂扬,从朦胧走向明朗。全诗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领起,展开丰富的想象,心中充满对黑暗的忧愤和对光明的追求向往。在烟云、炮火、灰烬和泥血之中,诗人触摸着家乡的湖堤、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感到的却是寒冷,荒芜和寂寞,诗的后半部,诗人笔锋陡转,向着那“辽远的一角”,抒发了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热爱之情。那里充满了温暖、光明和蓬勃的生机,那里是“爱和一切期望”之所在,是“永恒的中国”之所在。这首诗格调高昂,感情炽热,一气呵成。诗中荡涤了颓丧缠绵的情绪,在沉痛中迸发出热烈的赞颂、乐观的憧憬,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