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试显成效,教中研笃前行——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校本研修总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借助本次国家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东风,我校结合本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实际,在小学部开展了以“PPT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虽然是初步探索PPT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但是实践中老师们积极探索、研讨,还是小有收获。现总结如下:一、组织模式及实施过程(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派专人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指导,校主要领导利用教工例会时间阐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因为本次研修的主题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对于新老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得心应手的,对于老教师而言,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重、难点所在,只是师徒结对教学相长的生长点。根据教师自身这一特点,我们从小学语、数、英各组的老师中选出爱学、乐教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三到五对组成校本研修的核心队伍。以她们为研修主力,唤醒其他教师的研修意识,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民校青年教师校本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青蓝工程的教师资源,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围绕“PPT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研究主题,以“一题主导,两线并行”的模式开展(各科教研组以本次研修为主题,分为低、高两个年段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磨课”教研活动。第一阶段:各组先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因为之前骨干教师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也不多,所以要从理论入手,结合香洲区优秀课例进行研讨交流,找出目前本校本学科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各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各学科骨干教师针对第一阶段找出的问题,与本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重点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教研时间上公开课,其他老师观课,填写观察量表。课后再进行评课、研讨,骨干教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反思和总结。第三阶段:青年教师针对具体课型上公开课。骨干教师指导自己的徒弟根据已总结经验进行备课,上课公开展示。组织科组老师点评,青年教师再根据点评重够设计实践,通过老师们的再点评,执教老师谈过程,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第四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观察量表评价,反思环节的优化意见总结;主题活动经验总结等几步构成。二、特色与成效1、“点,线,网”整体构建。以点带面,连线成网。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