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1课孔子与老子动画片《孔子》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民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生阶段。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请思考:1.材料中的“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主要是指什么?2.孔子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标导航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张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认识结合两人生活的年代,认识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_____学派创始人。儒家2.内容及评价项目内容评价政治思想“仁”:“_________”,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可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__________“礼”:“_________”,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_________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_____的一面“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在以“___”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体现了_________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_________放在优先位置教育思想主张“_________”,教学上“_________”,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级名分礼实际问题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社会秩序保守民本思想3.影响(1)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_______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一统【特别提醒】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知识点拨】1.孔子思想的三点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2.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1)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与礼,用仁来充实礼。他认为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人是无法奉行礼乐的。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2)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修改。(3)仁与礼并不矛盾,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3.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1)“仁”:①进步性: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抑制暴政,在先秦时期具有进步意义。②局限性:仁是有差等的,即鲜明的阶级性。“克己复礼为仁”,他推崇周礼,礼是周的统治秩序,强调贵贱有序,比较消极。(2)“为政以德”:①进步性:孔子思想的德化教育作用被中外后世的思想家所肯定。②局限性:直接目的——维护周礼;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办私学,“有教无类”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图说历史】孔子思想示意图:1.回顾孔子的政治主张并结合下列材料:“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探究分析:(1)在治国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哪些理念?提示: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如何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提示:积极:①“仁”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都有积极意义。②“礼”的思想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养成,对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有重要启示。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