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二.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知识清单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重要时期(1)1840年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社会生活。(2)1912年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体现中西并存、新旧交替的特点。(3)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社会生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4)1978年后:改革开放,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概况:衣:食:住:俗:特点:(2)现代:概况:衣:食:住:俗:特点: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2.课前探究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迁?探究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二)新知学习———.课中探究探究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开始变得绚丽多彩的原因?探究2: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有哪些原因?1(三)课后练习1.《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2.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的解放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2010·山东卷)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6.学以致用: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加剧烈。对于外来文化你怎样认识?三.视野拓展社会习俗社会习俗亦称“社会风俗习惯”。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非强制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英语表述:1.folkways;socialusag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