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画图象,理解并感知函数图象的定义。(2)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2、能力目标: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观点,验证结论,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品质。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函数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使学生感受到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设计:1.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一: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问题1.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2.计算并填写下表:3.描点、连线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_________.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活动二: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x-3-2-10123So-6-1-2-3-4-5612345-6-4-1-2-3-5612345yx思路导引:找出函数的图象所要表达的数字信息.【规律总结】读取图象所表达的信息应注意:(1)弄清坐标轴和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2)图象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往往有特殊意义.(3)上升(下降)线表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水平线表示函数值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是可以用图像直观地来反映。(2)看图象时应注意的问题。)活动三:分析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下图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以课本例题中的实际生活问题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几个问题的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活动四.练习反馈,感受应用1.一枝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掉5厘米,则下列3幅图象中能大致刻画出这枝蜡烛点燃后剩下的长度h(厘米)与点燃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2.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际验药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毫克)随时间x(时)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成年人按规定剂量服药后。(1)服药后______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到每毫升_______毫克,接着逐步衰弱。(2)服药5时,血液中含药量为每毫升____毫克。五.拓展提升下图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x/时y/毫克6325O048201216时间/分24306090速度/(千米/时)①汽车行驶的最高时速是多少?②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③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④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活动五.总结归纳:如何根据从函数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来研究实际问题呢?六.布置作业:1、课本79页第2、3题;2、《导学案》19.1.2函数图象(一)。教学反思:本课设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他们熟悉的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实,是现实而有意义并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图像来反映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获得图像所传达的信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形成函数思想的充分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函数图像并形成函数思想。另外,在设计中还注意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