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阜阳市陈冬梅一、【教材分析】“世界洋流”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范畴,是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气候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依据。新教材把“世界洋流”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理性思维上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学中应挖掘这一因素,突出过程分析和方法运用,使之成为训练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有效载体。课程标准在“必修Ⅰ”中提出的相应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归律。二、【学情分析】(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2)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通过学生观察洋流可视化视频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洋流,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难点:洋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五、【设计思路】1、首先观察北太平洋海区可视化视频,小组交流画洋流方向,再根据黄小鸭漂流轨迹大胆推断北太平洋洋流方向。读课本洋流分布图画出北大西洋洋流方向图,对比归纳北半球洋流分布规律。2、鼓励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归纳出南半球洋流的环流规律。3、然后在探讨洋流产生的原因后,来探究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这一特殊洋流。4、总结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空白地图等。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1导入新课美国的探险船珍妮特号在白令海峡失事,三年后船的残骸却飘到了几千里以外的大西洋的格陵兰岛上,是什么力量使这些残骸能漂流几千公里呢?挪威探险家南森推断北冰洋里可能有一条洋流,北冰洋内是否真的存在洋流呢?其他大洋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揭开其中的奥秘。看,听悬念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好奇心。新课学习(1)认识洋流1、播放洋流可视化视频(西风漂流)2、提问:你从中能发现洋流哪些信息呢?3、连接学生关键词,导入概念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简述常年我看出同学们有疑问,能说说看吗?5、由学生的疑问我们继续探讨关于洋流的新问题。1、观察视频2、回答发现洋流的信息3、表达疑问1、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洋流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感受到洋流真实存在。2、培养学习提取信息的能力。直观获取洋流直观认识。问题:1、无法描述或提取洋流信息。2、学生提的问题,也许我是无法解释的,但是还想尝试。(2)过渡下面我们继续探讨洋流的规律和成因,解决同学们的疑问(3)探索洋流流动的规律1观看太平洋海区洋流视频。提示问题:观察哪些区域洋流流动明显?请用箭头图示流动方向吗?2、小组交流1分钟,再看一遍视频。(小组同学交流)对方都有什么发现呢?小组内有些争议,我们再看一遍视频3、鼓励推断未画出的洋流箭头。4、小组展示代表性成果5、搬救兵:黄小鸭用吸铁石表示黄小鸭的位置,激励学生推断北太平洋,洋流分布。打开课本印证观察,图示大胆推断锻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发现规律。(4)过渡同纬度的北大西洋流向也是如此吗?(5)北半1、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2球洋流规律的归纳2、画出北大西洋洋洋流图,对比北太平洋洋流流向,你发现了什么?(北大西洋形成几个环流圈环流圈?每个环流圈运动方向如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