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形象感悟哲理培养技能——《行道树》教学案例鹤岗十中高洪波教学背景: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所有科目都是全新的。尽管在小学学习了语文等科目,但是,中学与小学的授课方式完全不一样,对语文所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也不同。那么挖掘“人物”的形象,领悟“精神”的实质,就成了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多扶持、多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过度,尽快地掌握中学阅读技能。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树”字。师:当你见到这个“树”字时想到了什么?生:学校操场的柳树。生:山林里的松树、白桦树等。生:道路两旁的树。生:树可以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生:树可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播放大屏幕幻灯片(柳树、枫树、松树、胡杨树),同时配有古筝曲《高山流水》,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我也喜欢树——我喜欢柳树,喜欢它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情怀;我喜欢枫树,喜欢它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梦幻意境;我喜欢松树,喜欢它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世气概;我喜欢胡杨树,喜欢它那“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铮铮傲骨。每一种树都具有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作品——《行道树》,看看作者笔下的“行道树”能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敬仰之情?【教师板书:“行道”二字,与绿色的“树”字组成文题——行道树。】(二)朗读练习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1)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出感情:语速适中,语气深沉而坚定。)2)正音[多媒体依次出现]堕duò落点缀zhuì给jǐ予牙龈yín苦熬áo冉rǎn2.整体感知师:读完文章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小组讨论后明确:1)行道树生活在城市的烟尘中,既忧愁又快乐。2)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赞颂了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3)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教师板书:奉献精神】师: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你们组喜欢的段落,说说理由。生自由读,小组讨论汇报:用“我们组喜欢第___段,因为这段__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教师总结归纳:1)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名身份。2)第2自然段:生长环境,一身烟尘。3)第3自然段:选择痛苦,心甘情愿。4)第4自然段:夜晚苦熬,迎接光明。5)第5自然段:制造清新,感到自豪。6)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多媒体出示要求:“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集体探究。1.组内合作,探究喜欢段落的内容。2.学生质疑,把不懂的地方形成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这是中学语文阅读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技能)(1)“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一句中“堕落”怎么理解?师:此处应理解为,离开家乡,离开同伴,立在飞尘中,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跌,有沦落、流落的意思。(2)“点缀”一词是“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那么在“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中,为什么还要用“悲凉”一词呢?师: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令人悲凉啊!一行绿树只是点缀而已,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是“悲凉的点缀”。【教师板书:城市污染】(3)“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是文章的主旨句,怎么理解这句话?师:行道树放弃了清幽的山林生活,选择了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忍受着烟尘的袭扰,甚至落满灰尘的叶子都感觉呼吸困难,用“痛苦”一词不为过,它们依然默默地站成一列“深沉”地坚守岗位,所以说,它们的事业是“神圣”的。(师借题发挥,为后面“拓展延伸”做铺垫)师:神圣的事业是人们需要的、社会需要的,神圣的事业需要奉献,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那么,在我们周围,什么样的职业是“神圣”的?生: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生:军人的职业是神圣的。生:矿工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板书:教师军人矿工清洁工】(4)“但我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