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一定有这种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随风摆动的风铃最终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实。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论得到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物理学史实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及解释,领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教学重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教学重、难点1.1.理想实验的魅力理想实验的魅力2.2.惯性定律惯性定律3.3.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本节导航1.1.理想实验的魅力理想实验的魅力同学们想一下:用手推书,书在手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把手撤离,书会做什么运动?书会停下来那么手对书停止作用之后呢?书停止运动由此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得到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也就是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是踩自行车的时候,脚停止用力时,车会不会立即停下来?不会即自行车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伽利略才第一个提出质疑。伽利略(Galileo,1564-1642)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伽利略基于摩擦力使水平面上的物体停下来的这一可靠事实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实验,并进行了科学推理。伽利略认为伽利略理想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推理演示实验推理演示实验思路客观事实: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高处滚下,会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摩擦力越小,越接近原来的高度。假想:摩擦力大小为零,观察小球在另一个斜面的运动情况。推理:小球将会达到同一高度。对接斜面角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对接斜面倾角为零,小球永远运动。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1中,球在右侧斜面上减速上行,几乎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实验2中,球在右侧斜面上也几乎上升到原来的高度,但通过的路程比实1中要长。实验3中,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要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2.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定律牛顿(Newton,1642-1727)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原因。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3.3.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是一种性质,惯性现象随处可见。任何物体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不论运动的快还是慢;也不论受力与否,都有惯性。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研究车上的木块的运动情况车制动时,要停下来,而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它要向前倾倒。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只和质量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非一定需要力来维持。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牛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