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GEOGRAPHICALRESEARCH第34卷第3期2015年3月Vol.34,No.3March,2015基于FCD数据的城市有效路网密度评价——以广州荔湾区和越秀区为例马林兵1,魏慧丽2,曹小曙1(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2.广州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要:提出一种基于FCD数据的城市有效路网密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从城市路网的静态布局结构和动态交通流量两个方面对城市路网数据以及FCD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分析,得到城市有效路网密度等级的分布特征,继而通过理论与实际道路网密度等级差异对比分析,发现路网中差异区域,为城市路网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荔湾内的主要路网数据以及2010年五一期间中心城区内出租车的FCD数据为例,利用上述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区域内人民中路、人民南路、白云路、中山六路和中山七路路段的理论与实际密度等级差异性明显,表现为路段上密度核的数量与核影响范围差异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人民中路和人民南路,从理论有效路网密度的分析角度,两个路段都是高密度区域,与实际交通流量存在较大的密度分异。关键词:路网;浮动车数据;有效路网密度;核密度估计DOI:10.11821/dlyj2015030121引言随着城市不断建设与发展,其内部错综复杂的交通网也逐步完善起来。基于一个良性循环,日趋合理的交通路网很大程度上也能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因此,关于城市路网的合理有效评价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类型。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交通路网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路网结构分析评价[1,2]、城市道路网密度评价[3-6]、城市道路网的可达性评价[7-9]、城市路网交通拥堵评价[10,11]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实现对路网的评价,为城市路网发展规划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其中,道路密度作为衡量道路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的重要指标,其准确合理的评价对路网发展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就目前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在对路网密度进行评价时侧重点有所差别。邓羽等[7]将道路密度作为一个指标,与可达性相结合进行区域综合分区,实现区域特征评价,为不同分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支撑。Liu等[12]结合研究区内各个方位的道路密度,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广佛都市区的路网时空演变,为城镇发展提供依据。Borruso[13]提出基于空间异质性,利用路网上不同类型的点,如结点、设施点等的密度状况来反映路网密度,并以路网结点为研究代表利用核密度分析实现路网密度评估。收稿日期:2014-10-10;修订日期:2015-01-22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9)作者介绍:马林兵(1968-),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GIS在土地利用与交通中的应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对象数据库。E-mail:mlb1999@sina.com通讯作者:魏慧丽(198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GIS与空间信息服务。E-mail:huiliwei1989@126.com541-554页地理研究34卷上述关于城市路网密度的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法,基于不同数据实现分析评价。但更多的是利用城市路网中静态的数据如道路网、结点、设施点等,分析评价也只能静态地表示路网结构特点,对于实际生活中动态路网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依据先进的浮动车技术,利用采集的浮动车数据(floatingcardata,FCD),从动态路网角度出发实现对城市路网有效密度分析评价。浮动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人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其关键在于利用具有定位功能的浮动车辆的位置和时间信息,通过与地图的匹配,直观地表达道路的交通状况以及路网的使用情况。基于采集的浮动车FCD数据,不仅能够获取城市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如路段行驶速度[14,15]、路段交通量[16]、交通拥堵状况[17]等,为驾驶员提供优化的行驶路径与丰富的行程信息[18],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反映城市交通状态特征。而在众多浮动车中出租车数据获取相对方便,同时在一定样本量基础上能够有效反映实际交通状况:Chen等[19]采用微观仿真模型仿真一条高速公路和5个信号交叉口组成的路网发现,浮动车数量占总车辆覆盖率至少3%时,出错概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