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胡同里的大门VIP免费

胡同里的大门_第1页
1/19
胡同里的大门_第2页
2/19
胡同里的大门_第3页
3/19
胡同里的大门四合院的大门,北京人习惯叫它“街门”。在世间一切都急剧变化的今天,已很难以这些街门来判断院子原来的主人了,每处老院落都有一段沉淀的记忆,一页尘封的历史,流连于绿树掩映中的街巷,那些旧物格局,青砖黛瓦,默默中带给你无边的联想和回忆,就像一位世纪老人,用苍老的声音向你诉说着早年的故事。咱先说这王府大门。以往对住宅的称谓,《大清会典》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等几个等次。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头衔,他们的住所也不能称“府”,只能称“宅”或“第”。在产权上,“府”和“王府”都是皇产,一旦撤掉爵位,就要相应地撤府,以备将来再分他人,“宅第”则一般都是私产。王府大门的间数、装饰、色彩等等都是按制度规定而建的。“亲王府为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减亲王之二”,贝勒府就是正门三间,启门一了。王府大门屋顶用筒瓦、大脊、设吻兽,垂脊上设仙人走兽,山墙上做排水沟滴,大门漆红色,梁枋施彩画。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采桑子》中,记述了一座王府大门的面貌:“拐进镜儿胡同,巨大的红漆大门就闯进了眼帘。大门紧闭着,台阶很高,有上马石。因为长期无人走动,阶前已长出了细草,上马石也被土埋了大半截。大门对面的八字砖雕影壁,早已是残旧不堪……这是朴萨克多罗亲王的府第。”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京城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随着时代的变迁,因那些“铁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进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原因,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座。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官员;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大肆毁坏和占用王府,清代王府开始衰败。1911年清朝政府被推翻是王府没落的根本原因,从此王公子弟赖以生存的王府被变卖、占用,王府建筑被拆毁、改造,有的只能从书本上看到它们的名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王府作为行政用房被占用,世事更迭,使用纷杂,里面私搭乱建,大多年久失修已破烂拥挤不堪。近年来,在发展、改造的浪潮下,有的尚存的王府建筑继续被拆毁,有的王府则被迁移,被“改造”过的王府只是装点了一下门面,成了粗制滥造的假古董。仅能参观的一座恭王府,竟用了28年的时间才将里面的“各部门、各单位”腾退完毕。今日郑王府一角如果说,北京的紫禁城、天坛是古都日月;那么,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寺庙、王府是拱卫他们的星辰,四城的胡同则是灿烂的星云。如果没有了他们,只剩下故宫和天坛,那还能叫北京城吗?没有了这些,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可能和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建立的新居民区没有什么不同。城市保护不仅是保护物质性的城市空间,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保护活着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社会。四合院的大门以其规模建制可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蛮子门和西式门六种。最主要的区别是门洞的大小。大门一般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侧,以取“紫气东来”之意,也有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是和风、润风吹进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胡同里的大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