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姓名:李学明考试时间:2011年6月20日摘要:对有自卑孤僻心理的学生,我们应给予特别的关爱:用老师慈母的爱关心她、呵护她;用集体的爱的力量围绕她、笼罩着她;要多与家长沟通,促进孩子的变化;并将这种关爱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孩子才能走出阴霾,走向健康的空间。我们要让老师的关爱象奔腾不息的小河,涓涓流淌,哺育生命的花朵,让爱心和耐心如和煦的春风拂平受伤的心灵,让老师博大的爱如绮丽的太阳,普照每一个角落,普照每一颗成长的幼苗!关键词:自卑孤僻、爱、沟通一、个案基本情况李丽丽,女,14岁,是一位新转来的二年级学生。她性格胆小内向、自卑孤僻,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也不爱说话,上课时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无语,和他对视,她总是把眼神移开或者飘忽不定。下课时,情绪总是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放学时,如果家长晚来一会,她立刻就哭,任凭怎么劝说都不顶用。虽然我不是她的班主任,可每当看到他无助的眼神和压抑的表情,心中总有莫名伤痛和怜惜。老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在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必须帮助!思量很久,我决定从“自卑孤僻”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那层阴暗的面纱……二、个案问题分析通过和她父母交流,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是超生的,从生下来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抚养,该上二年级了才把她接回来,因为跟父母也不熟悉,所以在家也很少说话,动不动就哭,显得很不合群,父母由于忙于生意,也没耐心对待她,觉得也很烦。听完父母的解释,我似乎恍然大悟,内心感觉隐隐地愤慨:身为父母,为什么不对孩子尽到责任?同时感觉深深地悲哀:好可怜的孩子!和我的童年真的相似。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眼中不免闪烁泪花,总在思考:如果没能力养或没条件养孩子,为什么要生下他?生下她,就应该用心呵护她。不过,我和她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不自卑,也不孤独,因为养我的姥姥特疼我,我被接回家后,父母也特别的呵护我,所以给我养成了特任性的性格。想到这些,怜惜她、疼爱她、帮助她的决心就更强了。三、辅导方法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李丽丽,一个特殊的家庭的孩子,母爱的缺失使她感觉仿佛自己成了多余的人,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根据她的心理问题,我觉得应重点培养她的自信心,克服自卑、胆怯心理,让她学会与他人交往,帮她树立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1、用老师慈母的爱关心她呵护她想到她从小缺失的母爱,我想我要像妈妈一样关心她、呵护她。每当上他们班的课时,我就主动地和她说话,嘘寒问暖,问她今天吃的什么饭,谁送她来上学,夸她真漂亮、衣服真好看。久而久之,她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当我面带微笑看她时,她不再把目光移开,而是露出羞涩的微笑。后来,我慢慢在班级公开表扬她、夸赞她:“看,丽丽今天做得多端正,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今天丽丽上课非常注意听,我想她唱的歌肯定很好听,我们欢迎她为大家唱首歌好吗?”同学们齐声欢迎。她第一次站了起来,虽然声音几乎听不清,我还是让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并告诉同学们:“虽然丽丽的声音很小,可她有勇气站了起来,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她,希望她下次有更好的表现。”……渐渐的,她的脸上有了笑容,不再是胆怯和害怕。2、用集体的爱的力量把她拉向学生中间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要让更多的爱围绕着她、笼罩着她,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特殊的家庭环境带给她的“人格”上的伤害。如果感情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依恋,将来就不会发生自暴自弃现象。在平时的学习中,我除了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她,关心她,信任她,拉近与她之间的距离外,还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他和王娜娜有话可说,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王娜娜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她、关心她。有一次课本剧表演《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我故意安排她和王娜娜一起表演,并让她搭演其中的主角,同学们给她热烈鼓掌。没想到,她真的很快乐,第一次在同学面前进行了大胆的表演,我让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