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视投影第一节透视投影的概念一、概述透视图形象直观,既符合人们的视觉印象,又能将设计师构思的方案比较真实地预现,故一直是建筑设计人员用来表达设计意念,推敲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透视图绘制的方法很多,目前较常用的有计算机绘制的三维效果图、徒手草图、以及严格按照透视作图原理,利用尺规绘制的透视图。这三种透视作图方法都必须符合透视投影原理,因此,本章就从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讲起。二、透视投影的形成透视投影(又称透视图,简称透视),是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透视投影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从投射中心向立体引投射线,投射线与投影面交点所组成的图形,即为立体的透视投影;其实,透视投影正是归纳了人的单眼观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人的眼睛相当于透视投影的投射中心)三、透视投影的特点与正投影图比较,透视图有如下特点:1.使用中心投影: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图,投射线集中交于一点(投射中心),而且一般不垂直于投影面;正投影图则使用平行正投影,各投影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2.使用单面投影:透视投影是单面投影图,形体的三维同时反映在一个画面上;正投影是一种多面投影图,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图,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形体的三维。3.不反映实形:透视图有近大远小等透视变形,一般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尺度,不便于标注尺寸,故这种图样不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而正投影图却能准确反映形体的三维尺度,作为施工图使用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都是正投影图。四、透视的基本术语和符号(一)两个主要平面及其交线(1)画面(P)──透视所用的投影面,用符号P表示。(2)基面(G)──放置建筑物的水平面,相当于地面,用符号G表示。一般情况下,画面与基面相互垂直,所以可将它们看成是两投影面体系,画面相当于V面,基面相当于H面。(3)基线(g-g或p-p)──画面与基面的交线。(二)视点及其相关要素(1)视点(S)──投影中心(可想象为人的眼睛),用符号S表示。(2)站点(s)──视点在基面上的正投影,即人在观察形体时的立足点,用符号s表示。(3)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用符号s′表示。(4)视距(Ss′)──视点到画面的距离。(5)视高(Ss)——视点到基面的距离。(6)视平线(h-h)——过视点与基面平行的平面与画面的交线,与基线平行,用符号h-h表示。(7)视线——即投射线,是视点与形体上的点的连线。第一节小结第二节建筑透视图的类型一、一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且建筑物有两个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时,所作透视图中,这两组轮廓线不会有灭点,第三个主向轮廓线必与画面垂直,其灭点是主点s‘(图a),这样产生的透视图称一点透视。由于这一透视位置中,建筑物有一主要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的图像平衡、稳定,适合表现一些气氛庄严,横向场面宽广,能显示纵向深度的建筑群,如政府大楼、图书馆、纪念堂等(如图b);此外,一些小空间的室内透视,多灭点易造成透视变形过大,为了显示室内家俱或庭院的正确比例关系,一般也适合用一点透视。二、两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物只有一主向轮廓线与画面平行(一般是建筑物高度方向),其余两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相交,则有两个灭点F1和F2(图a),这样产生的透视图称两点透视,由于建筑物的各主立面均与画面成一倾角,故又称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效果真实自然,易于变化(见图b),适合表达各种环境和气氛的建筑物,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透视图形式。上一页下一页三、三点透视当画面倾斜于基面,建筑物的三组轮廓线均与画面相交,则三个方向均有灭点,分别为F1、F2和F3(图a),这样产生的透视图称三点透视。由于建筑物的各主立面均与画面成一倾角,画面又倾斜于基面,故又称斜透视。三点透视的三度空间表现力强,竖向高度感突出,适合于表达一些高层建筑,以突出其高大的形象。当画面与基面的夹角δ>90°时,为俯视的三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的夹角δ<90°时,绘制出的透视效果为仰视的三点透视,如图b所示。四、鸟瞰图上述各类透视图,将其视点提高到建筑物之上,就会出现俯视效果,好象空中飞翔的鸟儿在俯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