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幼儿歌曲弹唱?教案第七周附点音符的伴奏编配?打?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打?弹唱〔2〕掌握附点音符及编配伴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附点节奏及休止符。〔2〕掌握正三和弦编配伴奏。〔3〕熟练弹唱歌曲并能为教授幼儿组织活动。2.技能目标(1)稳固C大调音阶(2)稳固歌唱呼吸及根本发声技巧练习〔3〕通过教授歌曲能够边演唱边打节奏。3.情感目标(1)通过情景表演使学生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增加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轻快的音色变化使学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乐感及美好的心灵感受。课前准备:复习?两只老虎?弹唱预习歌曲?打?,学生下载原唱,学会音准、节奏节拍,熟悉歌词。选择歌曲适合的和弦及伴奏音型。教学难重点1.附点节奏的运用。2.歌唱呼吸及根本发声技巧在弹唱中的运用。3.分角景表演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课时量:4课时1学习要求:学生下载学习曲目原唱及伴奏反复听唱2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情景表演,边打节奏边唱歌词。熟练学唱歌曲。第二课时:弹奏歌曲选用适合的和弦及伴奏音型。第三课时:弹唱歌曲。第四课时:学习效果检查,弹唱回课指导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过程1、回课教师抽查学生弹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教师回课时指出问题,学生及时改正2、音乐欣赏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小夜曲?、?吉普赛盘旋曲?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开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开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欣赏?小夜曲?,?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为小提琴之父海顿所作。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拔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用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出时,那么由钢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点。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3、发声练习▼▼▼▼▼▼▼▼5432|5432|1-‖Lululululululululu演唱要求:收口型练习,让声音“竖起来〞。要求下巴不动,舌根放松,唇舌动作敏捷,发音短促、轻巧而有弹性,面带微笑、半打呵欠状翻开喉咙,同时腹部和两肋有发“哈哈〞笑声的弹跳之感。打节奏唱歌词〔1〕用?打?的曲谱,左右手打节拍练习,右手打节奏练习。熟练掌握附点节奏型。〔2〕边打节奏边念歌词。感受音符与伴奏如何配合。4、歌曲演唱教学〔1〕?打?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熟悉歌词,学唱歌曲。通过学生根据歌词,编创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2〕多媒体听乐曲?打?,学生在听的根底上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音准,并有感情的演唱。〔3〕认歌谱、节奏、准确唱出旋律并打节奏练习。学习附点节奏的准确应用。〔4〕教师范唱歌曲?打?,学生跟唱练习。〔5〕集体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打?,演唱时要求注意节奏,音准的准确性和旋律的连贯性5、歌曲弹奏教学〔1〕集体用右手弹唱歌曲打的旋律。〔2〕左手找到C大调正三和弦。〔3〕旋律弹唱熟练后找到适合编配的和弦及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