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共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孟子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孟子读书笔记1《孟子》的作者孟子,字轲,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化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第1页共65页物,孔子第四代弟子。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概充足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灵,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书中有的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第2页共65页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3页共65页人的本性虽然善,但是有时侯也会迫于本性的情势与欲望,作出非善的行为来,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人在生与义两者不行兼得时,就应舍生而取义。生命是我所宠爱的,但我所宠爱的还有赛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因此我们就该为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孟子读书笔记2寒假里,我读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第4页共65页吾国乎?”读了这句,使我知道梁惠王是个贪图利益的人。然后孟子对梁惠王说,假如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争利益的话,这个国家就危急了。假如每个人都有一颗仁义的心,国家就会太平、渐渐地强盛起来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我理解这段话告知我们,要有一颗仁义的心,有了慈爱和道义,心中充溢关爱和礼让,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了,大家都团结了。只要团结国家就可以强盛。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要人人都讲慈爱和道义,不争夺利益,到处关切、礼让他人,那么家庭肯定会很温馨,同学之间关系也会很融洽。第5页共65页读《孟子》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好玩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爱这本书,虽然文言文很难懂,但我会努力读下去。孟子读书笔记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化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相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第6页共65页亦已感到了刺眼的光线。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将来故有“杀身成仁”、“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会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日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犹如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相识孟子第7页共65页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相识可让孟子如一娴熟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困难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