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补习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cm3?(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123(2)触类旁通,定义1cm3的大小: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你能触类旁通定义1cm3的大小吗?(同桌讨论)【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注重运用类比的思想。】(3)进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做一做: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用彩泥捏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4)想一想,填一填:师:我们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下列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展示)2、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1)举一反三:从1cm3定义1dm3、1m3的大小。(生生交流)【设计意图:在类比的基础上尝试举一反三,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2)想象一下:1dm3、1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dm3、1m3?(学生举例,课件、教具辅助)【设计意图:学会定义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它们实际的空间大小,教师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3)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设计意图: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间有多大。这样的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如果能创造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3、练习(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0()。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4()。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5()。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三)继续类比,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师:学好知识要能触类旁通,今天我们从已知知识cm2、dm2、m2出发,探索了cm3、dm3、m3这一新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它们的区别,它们有哪些区别呢?(同桌交换意见)2、追问:cm2、dm2、m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