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型试题例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的实验教学,形式多样,从认识方法上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从内容上可分为化“”学基本操作实验、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运用双基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等等。但不论做哪种类型的实验,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多亲自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多动手实验,并做到实验前进行实验预习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的好习惯。实验报告是实验的书面表达,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技能。例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缺乏病是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地方病,我国通过食盐加碘来消除碘缺乏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缺乏碘可导致那些疾病?_______________;(2)在碘盐里,碘以KIO3形式存在,怎样检验KIO3?(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硝酸、稀盐酸、KCI、KI、淀粉溶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确食用碘盐才能起到以补碘的作用,某班同学在以下两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①油炸食品时是否适宜放碘盐?②做凉拌菜时碘盐是否适宜跟醋一起使用?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你选的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设计的研究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解答:(1)人体缺乏碘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大脑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停滞、呆小病等。(2)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稀盐酸和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若显蓝色,则有KIO3存在。(3)若选①,课题名称:油炸食品时是否适宜放碘盐?(或温度对KIO3稳定性的影响…等)研究方案:(关于不同温度下KIO3稳定性的对比方案,凡合理的均可。)若选②,课题名称:做凉拌菜时碘盐是否适宜跟醋一起使用?(或酸对KIO3稳定性的……影响等)研究方案:(关于不同酸度下KIO3稳定性的对比方案,凡合理的均给分。)……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等。例1.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用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从结构理论上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6)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解析:(1)先分析每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通过实验①可得出镁跟水反应的难易、氢氧化镁的碱性强弱;通过实验②可得出Cl2能从H2S中置换出S;实验③钠跟水反应的难易、氢氧化钠的碱性强弱;实验④、⑤分别可得出镁、铝跟盐酸置换反应的难易;实验⑥可得出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把上述分析结果联成一个整体来看,可发现这6个实验都是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从中可定性地比较出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氯、硫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这一套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联想每个实验的过程可知,这些实验中要用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要用到的药品有:镁条,钠,铝条,新制氯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