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第二次修订)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卫生部相关诊疗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一、关于围手术期的概念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期,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二、围手术期重点环节与管理要求(一)术前准备阶段1、重要环节:病情评估、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访视、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2、管理要求:(1)手术病人在术前要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依据诊疗常规完善患者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对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功能的风险评估,记录在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完成。(2)外科系统中等及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及助手参加,并有书面记录;(详见病案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3)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为每位手术患者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手术治疗计划在病历中记录,要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对于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患者,术者应根据病情,了解患方意愿,选择技术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根据最终手术治疗计划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4)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医师登陆手术排班系统下达手术通知单,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提前报告医务处、手术室和疾控处;(5)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必须在手术前完成。术前应由术者或主要助手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委托书后)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如遇紧急手术者,病人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可行手术治疗,但病案中必须详细记录;(6)知情同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详见知情同意书模版)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或其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说明是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方法等,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或其委托人签字。(7)手术前麻醉科应按照要求进行术前访视,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本人沟通,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病人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字。(8)手术医嘱开具之时,应确定术前准备已经完成;(9)凡实行重大、复杂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手术,或外宾和司局级以上干部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单”报医务处,经审批后方可施行;医疗风险大、术后死亡率较高、或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如致残等)的手术可以申请律师见证术前谈话签字程序。(详见律师见证制度)(11)急诊手术(详见急诊手术管理制度)(11)医务处将重点手术患者纳入重点病人管理,术前干预患者手术风险评估落实情况;(二)术中实施阶段1、重要环节:患者核实、手术与麻醉相关环节确认、术中改变术式的告知、意外处理、标本送检、器械和敷料清点。2、管理要求(1)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医师、护士及病人家属要具体落实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确认手术部位,确保实施正确的手术;(详见手术部位标识制度)(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要具体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保实施正确的手术;(详见手术安全核查制度)(3)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病人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病人清醒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4)术中患者发生意外时,手术科室及麻醉科在场高年资医师指挥抢救,同时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统一协调实施抢救;(5)术中需要变换术式或出现特殊病情变化时,由主刀及时向家属告知,并再次签字;(6)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的人员决定替代人员,同时报告科室主任;(7)各科合理安排参观手术人员,遵守手术室参观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