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信念即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内心的真挚信仰。确信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原则,认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共产主义信念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深厚感情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的集中表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最可宝贵的心理品质和内在精神力量,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科学性、原则性和坚定性的显著特征。因为青年是国之栋梁,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国家的富强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出自己的一份力。浅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应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积极慎重地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认识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虽和平与发展,但充满着更为激烈的新一轮的竞争。我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的机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敌对势力的阻挠。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知识的共产党人,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石。(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党的传统工作方式受到冲击信息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种意义上是各种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心。这使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过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讲为主的党内学习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传统的教育系统和手段面对挑战。在高校中,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兴趣不高,无不与此有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灌输给学生,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三)高教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按班级、年级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日趋松散,导致学生的校园意识、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社团等活动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场所和方式。2.经济因素日趋突出。学生缴费上大学且学习费用逐渐增加,学生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物质利益的诱惑力增加。为谁而学和如何学习的问题摆到了学生面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3.毕业择业更为实际。学生毕业择业的市场化,使学生党员的就业也同样走向自主之路。如何使党员毕业生进入到社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4.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导致学生群体的异质性增加和交流范围的扩大。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受到共产主义理想的熏陶健康成长,是高校党组织肩负的重要使命。二、目前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工作状况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党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载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党员辅导员参与,形成院系和班级一条线的工作体系。但现在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政与党建之间、学工部和团委(学生会)之间条块分割的缺陷进一步突出。分管副书记和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难以把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学生工作部门作有机联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建缺乏指导和帮助。安排党员教师担任的学生入党联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三)党建内容不够明确,实际工作定位较低党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特点。但现在学生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定位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锋、批评与自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