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6—2010年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和区工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乡统筹、创新跨越”的战略目标,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以强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载体,更新观念、增强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真正把组织保证和组织服务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地方去,做到基层拥护的地方去,做到群众欢迎的地方去,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二、目标要求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达到以下要求:——基层组织建设有新的加强。使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更坚定、组织更坚强、作风更务实、制度更完善,真正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到2010年末,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基本达到省委提出的“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有力”的目标要求。其中,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力争率先达到要求。至2010年,所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基本达到“五个好”标准,并继续保持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称号。——乡村干部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以镇业余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每年对镇、村、组三级干部普遍轮训一遍。镇班1子保持以40岁以下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大专以上学历达90%;村级班子平均年龄保持在40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0%。到2010年,全面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有新的改善。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30名以上,其中,35岁以下党员占70%以上,妇女党员占28%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70%以上;从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0名,新发展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70%以上;新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30名、党员致富能手30名;90%以上的中青年党员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村级集体经济有新的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化村级集体资产,千方百计地增加村集体收入,到2010年,力争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左右的村达80%,杜绝“空壳”村,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2007年6月底完成省核定的3个无活动场所村的活动场所建。至2008年底完成三批“电视上网”工程,力争80%以上的村建成先锋在线工作站(点),80%以上的村配备电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镇村政务、党务、村务全面及时公开,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健全完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进一步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无刑事案件的村达到95%以上。全镇继续保持“全市综治模范乡镇”称号。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要求,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着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建立和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派机制。推进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提倡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人兼”,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每1—2年利用春节前后在农村基层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学习理论、进村(组)入户听取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任期培训和学历教育。镇党委每年举办1期...